▶在美国,有一部叫做《时间规划局》的电影,讲述的是未来世界,人们把“时间”作为交易的货币。
穷人必须每天打螺丝,才能换取“生命time”,哪怕是耽误了一分钟,都可能会导致死亡。
很显然,当一种生命的必需品成为了主流交易的货币之后,这种货币拥有了永恒不变的价值,美元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地位。
当全世界进入下一个动荡期,当“石油美元”的霸权开始徐徐落幕,谁又能承担的起世界货币的责任呢?
本期内容,让我们来一览“美元称霸的历史”,窥探一下“美国的水资源战略”。
1945年,为了走向国际化,美元实行“金本位”,以黄金为基础,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这套体系乍一看的确没啥毛病,黄金是世界公认的货币支柱,但问题就在于这玩意很稀缺啊。
美国本身的黄金储备是有限的,但美联储的印钞是可以无限的,而且美元想要变成全球货币,美国就必须长期保持贸易逆差,疯狂印钱,才能让美元流向全世界。
这下就产生了一个悖论,黄金储备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印刷越多,贬值就越厉害,通货膨胀也会越严重,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就会呈现出一个持续下跌的状态。
1960年代,人类已经走出了二战的阴霾,世界经济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趋势,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却在和苏联的冷战中逐年削弱。
欧洲各国开始统筹自己的货币,大量抛售美元以换取黄金,这个操作把美国给整懵了,因为他国内的黄金储备量远远少于货币印刷量,一旦遭遇挤兑,用黄金换回一堆废纸,国家一定会走向崩溃。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基本耗空,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什么意思呢?放弃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实行浮动汇率制,意味着美元从此退出“国际货币”的地位,失去了“美元霸权”做支撑,美国顶多算是一个地区强国,而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事实也的确如此,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之后,美元在整个1970年代呈现贬值趋势,从1970年到1979年,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约30%,照此趋势蔓延下去,恐怕美苏冷战,首先解体的应该是美利坚!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访华,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但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另一件对美国来说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中东局势。
他的继任者萨达特以强硬地姿态宣布:中东各国会用战争手段来夺回在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
以色列的答复更强硬,他们直接花费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史称巴列夫防线。
此时此刻的美国面临三重压力,第一重是美元贬值,经济恶化,第二重是苏联压顶,军事掣肘,第三重是中东不稳,一点就炸。
尼克松政府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要先从哪里开始破招呢?基辛格把眼光放在了那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基辛格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小插曲”,他认为在这种时刻中国肯定需要美国,美国也正好需要中国,正是双方重新建立关系的好时机,于是才有了1972年的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建交真可谓是“神之一手”,不但缓解了中国的边境压力,更是让美国有了腾出手来,解决中东问题的余力。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世界因为不满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于是联起手来抬高油价,把2美元一桶的石油价格直接抬升到11美元一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此举直接引发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所有依赖工业生产的国家都遭遇了经济重创,在1974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变成了-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尽管全世界怨声载道,但产出石油的阿拉伯世界却惊喜地发现,无论价格怎么抬升,石油照样卖得出去,仅仅抬价这一项就让他们的销售额从1973年的300亿美元飙升到了1974年的1100亿,说是一夜暴富也不为过。
反过来,苏联这边由于自家地大物博,所以石油危机反而变成了他反超欧美的机会,甚至很多国家为了能买到便宜的石油,开始明牌站队苏联和埃及,部分OPEC成员(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抛弃美元,转用日元,马克等货币结算,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再次变得摇摇欲坠。
从这里也能看出基辛格超前的战略眼光,要是没有中美建交,第一次石油危机那会,支持埃及的苏联说不定真能灭了以色列,然后把美国按在地上摩擦,但历史没有如果,苏联丢掉的那次机会再一次成为了基辛格的杀手锏。
石油危机让基辛格意识到了石油对于现代工业的重要意义,如果能把石油绑上美元的战车,那么全世界的经济命脉必将系于美元一身,美元霸权大事可成矣。
为了完成这个宏伟的目标,基辛格深入险地,在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等国之间来回穿梭20余次,终于达成了著名的“穿梭外交”。
这么说吧,1973年的穿梭外交和2023年的中东大和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效果截然不同。
基辛格通过稳定中东局势,证明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的稳固影响力,从而强势与沙特展开谈判,把这个OPEC 的实际领导者,手握全球石油三分之二储备的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拉拢到了自己阵营,并与之秘密签订了“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结算货币”的《沙美不可动摇协议》。
从此之后,任何想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国家,都必须以美元储备来支付货款,美元的地位再次抬升,成为了无可替代的“世界货币”。
那些想要发展工业,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为了获得美元,只能把自己的原材料廉价出口美国,以此来换取他们印刷机上印出来的一张张钞票。
换言之,正是石油美元的霸道,让美国可以白嫖全世界,正是美元霸权的建立,让美国逆势翻盘,从1973到2023,整整五十年,只靠印钱就能度过危机。
▶2023年11月29日,基辛格走了,和他一起被带进坟墓的,还有他引以为傲的“石油美元”战略。
随着全球变暖的气候威胁,各种新能源的快速的提升,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石油的地位正在慢慢跌落。
它就和当初的黄金一样,一旦被突飞猛进的科技找到替代品,人类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石油,自然也会抛弃“石油美元”。
所以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一种既可以替代石油,又不能被再次替代的必需品,作为美元的终极绑定工具。
2021年4月6日,美国的副总统哈里斯在芝加哥发表演讲说:“过去的很多年,好几代人是为了石油而战,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为水资源而战。”
仅仅七天过后,也就是4月13日,日本就突然宣布:要在2023年,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
现在已经是2024年了,很不幸地对大家说,日本在2023年一共向大海中排放了2.3万吨核污水。
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将于2024年2月下旬开始,排海总量预计为7800吨,而这样的一个过程,还要持续30年之久。
非也,早在2020年,另一个岛国大英的塞拉菲尔德核电站就发生了核泄漏,而且这件事被隐瞒了三年之久,直到2023年12月5日,才被英国的《卫报》揭露。
更炸裂的是,日本人储存核污水,好歹是密封的罐子,但英国直接用“露天池塘”来储存核污水,这要是遇到什么洪涝灾害,整个塞拉菲尔德都要跟着陪葬。
其实早在2001年,欧盟就在一份报告警告说,塞拉菲尔德里所含的放射性物质远远多于1986年之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此该设施有几率发生比切尔诺贝利更严重的核事故。
但英国当时为了省钱,没有对此做处理,一直拖到2019年,储存核废水的设备老化,每天至少泄漏2.3至2.5立方米的放射性“液体”之后,愣是把日本人推出来挡了三年枪子,这才披露了自己的问题,其用心何其恶毒。
在欧洲境内,光是法国就拥有58个核电机组,比利时有7个,斯洛伐克有4个,匈牙利有4个,瑞典有8个,德国拆除了若干个,他们贡献了欧盟总发电量的27%,但排污情况却从不向外界公开。
其实都不需要我怎么赘述,大家稍微一查,就能发现,西方世界把大海当做核污水处理池这件事,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也是日本为啥敢于跟风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西方世界难道不害怕水污染之后,人类没有干净的水资源可用吗?
要知道,巴西,加拿大,美国的淡水储量分别排在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四,北美五大湖的淡水储量占了全世界的20%,按照这一个体量,养活北美南美两个大洲的所有人口都不是问题。
反观中国这边,我们的淡水资源占全球的6%,虽然总量不少,但我们拥有14亿人口,人均真的不多。
旁边的印度就更不用说了,著名的缺水大户,我们在湄公河上面修个水电站,就能把他们吓个半死,生怕中国人抢走他们一滴水,因为水资源真的太宝贵了!
石油可以被新能源替代,进而影响到美元的地位,可淡水资源不会,因为它无可替代。
只要能把淡水资源绑上美元的战车,就能再次把美元推到高高的神坛之上,那帮昂撒财团才不会在乎世界上有多少人会渴死,他们只在乎自己还能不能继续统治世界。
日本和英国的核污水排海,已经彻底揭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全球水资源战争序幕。
我几乎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关于核泄漏的消息被“不小心”爆出来,然后被有心势力持续炒作淡水资源的价值,引起新一轮的恐慌。
但大家也不用担心,他们想弄脏全球的水资源也没那么容易,毕竟美帝已经不是当年的巅峰时期了,这场巴以冲突搞不定,威信立不起来,或者再陷入一场错误的冲突,他们春秋大梦也只能是春秋大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