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起,灭菌纯牛奶生产迎来重要变革: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要求,生产企业一定100%使用生牛乳,不得再添加复原乳。这不仅是生产的基本工艺的调整,更标志着我国乳制品行业品质升级迈出实质性一步,对消费的人特别是日渐增长的老年群体具有积极意义。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将牛奶先干燥制成奶粉,再加水还原成液态奶的制品。虽然便于储存和运输,但其经过多次“干燥-还原”热工艺流程,会损失部分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免疫球蛋白、活性酶、乳铁蛋白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容易遭到破坏,降低牛奶的天然营养价值。
新标准的实施,首先从源头上确保了“纯牛奶”的纯正性。消费者购买标有“灭菌纯牛奶”的产品时,无需再担心其中含有复原乳成分,产品的标签与实质内容将完全一致。这种透明化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更确保了人们能获得牛奶中的全部天然营养。
需要关注的是,这一新规需与我国人群特殊性相结合。研究表明,有很多中国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问题。对于这部分人群,即使是100%生牛乳制成的纯牛奶,也可能会导致不适。因此,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乳制品行业还需要继续研发推广低乳糖牛奶、无乳糖牛奶等特色产品。
这一变化对我国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据《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0%。老年人需要从牛奶中获取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来维持骨骼健康,但消化吸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新规实施后,灭菌纯牛奶中保留的天然活性成分更丰富,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对于存在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酸奶、奶酪或低乳糖牛奶等替代产品。
新标准能够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推出,与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逐步的提升,生鲜乳供应更加充足稳定,价格也趋于合理。过去使用复原乳的部分原因主要在于生鲜乳供应不足或价格波动较大,而现在使用生鲜乳加工反而比使用复原乳更具经济性。这种转变背后,是我国乳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进步。
当然,标准的生命在于落实。新规的实施需要生产企业的严格执行,也需要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完全使用生牛乳生产灭菌纯牛奶;同时要规范产品标签标识,让我们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行业组织也应加强自律,推动新标准在全行业得到一致执行。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灭菌乳新规的实施是我国食品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花了钱的人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食品标准的不断的提高,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行业也要关注到中国人群的特殊性,在提升品质的同时,通过产品多样化满足多种人群的健康需求。
牛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其品质提升必然的联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灭菌纯牛奶新规的实施,虽然看似只是一个细分产品的标准调整,却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消费的人权益的保护、对民生关切的回应。随着新规落地,消费者将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乳制品,乳制品行业也将迎来更规范、健康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我们也期待行业能够继续创新,为乳糖不耐受等特殊人群提供更多优质选择,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乳制品带来的健康益处。